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8的文章

kworker - 不要再work啦,CPU都被你吃光啦

<p>markdown #### 你是否納悶為啥我啥都沒做cpu就燒個不停?特別是有一個線程直接被吃光? #### 打開終端機輸入`top`之後是否發現有個叫kworker的proccess長期霸佔第一名? 請試試以下方法 ## 嘗試安裝最新Nvidia driver 1. 去官網載與硬體相對應的驅動 2. Linux上安裝Nvidia驅動不像Windows一樣可以直接裝,要先把圖形界面diable掉 3.  + 如果你是grub開機,開機時按e,在linux那行最後加上3,F10,進入純文字界面。     + 如果你不是用grub開機,~乾我屁事~ 去google你的開機方法相對應的進入法。     + 好啦其實不用這麼麻煩,直接切換到另一台tty(ctrl+alt+funtion key)上就好了     + Ubuntu上 `sudo service gdm stop`,我猜Debian系列都是這樣     + Arch上 `sudo inite 3`...uhh...好像不對,不管啦,自己查 4. 進去文字界面之後,cd到你放驅動的地方 5. `chmod +x ./your-driver-name.run`     `./your-driver-name.run` 6. `reboot` 執行完以上之後八成沒用,請耐心看完下文 ## 先了解kworker是幹什麼吃的 **kworker就是幫kernel工作的工人** [https://bbs.archlinux.org/viewtopic.php?id=184913](https://bbs.archlinux.org/viewtopic.php?id=184913) [https://askubuntu.com/questions/176565/why-does-kworker-cpu-usage-get-so-high](https://askubuntu.com/questions/176565/why-does-kworker-cpu-usage-get-so-high) [https://askubuntu.com/questi...

ONDA - 一個極為強大的玩具?

https://www.synthtopia.com/content/2018/05/18/critter-guitari-intro-onda-synthesizer-music-computer/ 用一句話簡單介紹一下 - 一可以跑很多patch的台音樂電腦。是的,他是電腦,裡面是一台Repsperi pi,自帶wifi,個主機之間可以透過Ableton link protocal聯繫(為何是用Ableron Protocal?)。你還可以把你寫好的樂器灌到裡面讓它跑! 今年moogfest推出,我知所以還是會叫它玩具是因為我認為要有更靈活更多樣的功能的話,它還是不如去依照功能買獨立的一台機器來組合使用,但也有可能是我低估他了。總之它就是一個便於攜帶又可以滿足你各式創作需求的超級玩具。 //各功能之後補上

苦無PCman X,那就用終端機上PTT吧

markdown # 於是乎,我的Blog就這支援Markdown編輯了 ## 使用Blogger的[HTML插件](http://etrex.blogspot.tw/2017/03/blogger-code-markdown-prettyprint.html) ### 但是他的作法好像會不利於搜尋引擎優化(SEO) :cry: #### 因為它存在HTML裡的形式還是用Markdown 語法儲存 ##### 而且也不是100%支援,comment語法不能用QQ 但是這讓我排版比好排就是了 :smile: oh shit....還不支援表情符號呢..... 不過Blogger的編輯器不能即時預覽排版所以我會先到[Hackmd](https://hackmd.io/)打好再貼過來這樣 ~~__*以上這些文字就是小小玩弄語法的結果,像這句也是*__~~ 好了,廢話說多了 # 進入正題 繼上一篇,我入Arch教之後,常用的東西當然要搬過來。身為一名專業油宅,ptt這種技術宅好東西怎能少呢?~~(是的,我不看一些奇怪的板例如八卦板,我比較常駐於一些技術含量高,鄉民中文比較好,腦袋比較有東西的板)~~ 在Windows上通常都會使用PCman上ptt,PCman本身其實就是專門給Windows上的BBS瀏覽器專案。後來才搬到Linux和Firefox上(插件已不能使用,新Web extenssion的問題),Linux上的專案名稱就改為PCman X(對,有X就是屌)。正常來說可以從套件庫直接獲得,要不然就是去載Code下來自己build。Arch的套件庫裡面沒有PCman X,所以我也只好自己去載Code來compile。身為一名make苦手,每次make,每次出問題:cry::cry:..... 忽然想起Nooxy在幫我裝Arch的時候有教我怎用終端機上ptt(這才是最原始的方式馬....對不對?)一般來說ptt是透過talnet連線,不過安全性有問題,加上有ssh可以用,為何不用ssh?(是說PCman本身在上一個2017年的版本更新時好像也用上了ssh) 指令如下 ``` ssh bbsu@ptt.cc ``` 為何是使用bbsu這組帳號我不太清楚,這等我去查證一下之後再回來補齊。 總之....Ya~我終於可以上ptt啦~ 但是這界面怎麼又小又難用...